··
29
·
2024-12-23 12:12

Serge Lang经典代数教材:Algebra Revised Third Edition

这是GTM211,Serge Lang写的代数经典教材Algebra。关于Serge Lang的教材,虽然在知乎上褒贬不一,但我自己以前在数学圈中,倒是没听过这些负面评价,倒是听说过有人推荐Serge Lang的这本Algebra,遇到代数方面不懂的可以直接查Algebra。

我自己基本没读过Serge Lang的教材,这本Algebra除了,记得当初也是看了一些的。这本书作为入门教材,因为篇幅过长,对于不懂得跳着读书的人来说要耗费很多时间,因此不适合。但是翻看目录就可以发现,这本书应该是迄今为止代数方面最完备的教材之一了,前面我分享的GTM242 Grillet抽象代数经典教材:Abstract Algebra 2nd,也是非常完备的代数教材,跟Serge Lang的这本Algebra结合起来正好,因此我之前查抽象代数方面的知识,就是拿GTM242和GTM211这两本作为参考文献,当然还有Stack Project。

然后在知乎上我发现(这也是我为啥讨厌知乎)有人会说某教材不好,原因是肤浅或者说书中有不少小错。我觉得还是少拿这种言论来误人子弟,真的知乎什么人都能随便评价数学😅。在我看来,教材本来就是肤浅的,教材主要是用来给初学者、领域外的专家看的,因此必然不会写得太深入,而有些教材为了对读者更友好,写得很好懂、甚至过于简单,因而被贴上“肤浅”的标签,我觉得这是十分愚蠢的行为。一般这类人可能就是读过几本自认为好的教材,文献都没看过几篇,或者看了根本没看懂自认为看懂了,然后觉得自己很厉害了随便瞧不起某本教材。我在学术圈从未听过谁会说某教材肤浅的,因为教材只是皮毛甚至皮毛都算不上,都是大家的共识,瞧不起简单的教材也不至于说教材肤浅来劝退初学者吧。

接着就是书中有错误,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只要不是根本性错误,都不值得一提。你自己写论文能保证一点错误都没有吗?每篇论文都是需要反复的检查和修改的,即便如此几十页的论文还是有可能会有些小错,更何况一本上百页甚至上千页的教材。Peter Scholze的那篇举世闻名的论文Perfectoid Spaces也有一处typo非常“弱智”的错误,难道这就是你不读它的理由?说这话的人大概率跟上面那种人同类,初学者都不必理会。做数学不接受根本性错误是对的,但是如果连一点错误都不能接受,那你反而永远都学不好数学,你需要接受一个现实就是你读的教材乃至文献,随时都可能埋藏一个错误。与其担心自己看的东西是错的,不如想想如何锻炼自己判断错误的能力,其实绝大多数错误都是可以直接判断、推断出来的。这也是做数学计算能力很重要,不是做题能力,见第一次学习谱序列的感想,学数学、做研究计算能力很重要

PS:这本书我传的是djvu版,因为pdf版太大了,免得让大家下载很麻烦。djvu版也是可复制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转成pdf版,或者直接看djvu。

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附件请回复

0 人喜欢

添加评论
评论区

暂无评论,来发布第一条评论吧!

弦圈热门内容

学数学的目的是什么?能给我带来什么?

知乎提问:学数学的目的是什么?能给我带来什么?我的回答:这个问题有点难以用语言来回答。数学带给了我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从童年开始到如今,我整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我的三观,我的方方面面早就被数学所改变,并且与数学难以隔离。如果硬要展开来说,我能想到以下几点:首先就是审美,这种审美是指一种抽象意义上的审美,不是简单的说眼睛看到什么觉得很美。这种审美是你个人数学风格、数学品味、数学思想里最根本的东西,几乎会影响你关于数学的一切。你写下的定义、命题、定理“美不美”,你觉得某个理论“美不美”,这些都跟你的审美有关。其次数学给了我夹杂着理性的感性,我经常一边看数学,一边听音乐,这样能让我沉浸在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呆在这个世界里,思绪会变得清晰,情感也会变得起伏,这个时候往往灵感迸发,很多原来想不懂的东西突然就想懂了。用心理学的说法解释,就是数学带给我体验超心流状态(不是心流)。最后数学还带给我理性思维、更加缜密的逻辑等等,这些其他回答也反复提过,就不说了。

怎样才能培养数学兴趣?

知乎提问:怎样才能培养数学兴趣?我的回答:想要培养数学兴趣很简单,首先你肯定要对数学有好感,如果连这点基础都没有估计也很难对数学感兴趣。然后你只需要不断的了解数学、接触数学,形成一个了解数学=>进一步深入了解数学这样的一个循环,自然而然就会对数学感兴趣。具体的讲,你可以做的包括以下几条,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调整:多读数学相关的介绍文章,或者数学方面的一些资讯报道,从浅层了解数学。多读数学家相关的传记,数学家留下的话、数学家分享的经验等等,这里的数学家不仅仅包括过去杰出的数学家,还需要包括如今在世的数学家。多读不同数学领域相关的教材,多方涉猎,加深对数学各个领域的初步理解。这个做法是最能培养数学兴趣和数学品味的。上面两种方式只是辅助第三种方法,毕竟想要了解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喜爱,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无疑是直接关注数学本身,直接学起来、思考起来。以上三条主要针对初学者,当你不那么初学之后,就不要目光放得太高了。我曾经有段时间就是因为看得太多名人名家的内容,反而开始看不起那些没那么杰出的人,这完全就是愚蠢的想法!多关注身边同样喜欢数学的人或同行,多交流了解对方的想法和经验,这样对 ...

大一上挂科后果严重吗?

知乎提问:大一上挂科后果严重吗?我的回答:还真问题不大,我大一的时候身边就有不少同学挂科了,结果无非是补考,或者严重点的重修,最后都能过。我大一大二的时候也是对挂科害怕不已,每次考前复习都十分紧张。直到后来快毕业的时候,我得知自己居然缺了通识课学分不能发毕业证,而我身边那些挂过科的同学全都学分修够了。那时候我才明白没啥好怕的。。。当然最后那个学分还是补上了,虚惊一场。后面我打算在 数学故事天地 写一篇因为沉迷数学导致挂科而大学无法毕业的小说,虽然我文笔不行,但是我有足够的想象力,只要我把逻辑、故事线、设定全写出来,一样会是丰富的故事内容,只不过细节描写没那么动人、生动。希尔伯特也曾经说过,数学家拥有足够丰富的想象力,完全可以当一个作家。原话我现在在网上已经找不着了,只找到了下面这句话"You know, for a mathematician, he did not have enough imagination. But he has become a poet and now he is fine."  ——David Hilbert“他曾没有足够的想象力来当数学家。不过 ...

洛必达法则为何成为禁术?

知乎提问:如题,高考用会扣分,大学微积分考试还明令禁止使用洛必达法则(我个人还是好喜欢洛必达法则)疑惑产生于大一半期考试之前,刚刚学极限没多久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限”这个概念,学校用心良苦,在半期考试中ban了洛必达,仅此而已。我的回答:因为洛必达法则并不是洛必达发现的,而是洛必达买下来的😇。说到洛必达法则,我的回忆就倒回到初三和高中时期,当时做高等数学的极限题我都喜欢直接洛必达法则,我不太想考虑除了洛必达还有什么别的计算方法,没必要。因为洛必达法则明显更加友好,反而更加容易让学生熟练掌握极限,我初三乃至高中的时候,学高等数学能学懂,其中就少不了洛必达法则的功劳。其实多用几次洛必达法则感觉上来了,再去理解极限的本质,也不是不可以。只能说国内的这种教育模式非常的按部就班,就必须你按照学校指定的路径来学习,真的就流水线工厂一样,教育被整成这样,教育出来的人自然也很难有创新思维。这只是普通的通过性考试,完全没必要考虑所谓的公平性问题。就好比,初三的时候自学了高中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者,高三的时候自学了洛必达法则、级数等微积分的东西,可以很轻松的解决某些题目。这种还勉强能狡辩一 ...

今天晚上弦圈服务器发生崩溃情况,已一切正常莫慌,目前判断是腾讯云的问题

之前我对弦圈进行了优化最近有人反馈网站卡、打不开,我自己也试过这种情况,已再次对弦圈进行优化,接着弦圈基本上就没有再出现过问题,网站浏览也很流畅。不过今天晚上前端服务器突然崩了,我发现后马上对服务器进行了重启,重启过程持续了5-10分钟左右吧,真慢。然后又发现了一点问题,就暂时用后端服务器顶替了,之后前端弄好了又重新用回原来的服务器。在这个过程中因为重启了(edge one)CDN,导致https访问会弹出证书不安全的情况,现在也全部正常了。根据我跟其他人的交流得知,他在东京的服务器前几天也突然崩了,崩的原因也是摸不着头脑的IO读写,然后我咨询客服他也没看到异常。我就一个前端服务器,2核4G就放前端代码,怎么可能会是业务问题。然后网站被黑客疯狂扫描,一直都有但也不至于弄崩服务器,目前判断可能是腾讯云自己的问题。

GTM023 W.H.Greub线性代数经典教材:Linear Algebra

这本教材是我高中时期入门线性代数的主要教材,我的很多基础知识都来源于这本书,如今看回这本书可以说满满的回忆。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读过的内容最为全面且完备的线性代数教材了。而且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的代数化,没有什么直观可言,以抽象为主,表述简练、知识密度高。总之,真的太对我的胃口了,我当时是挺喜欢看这本书。这本教材跟其他线性代数教材一样,先从最基本的向量空间开始讲起,但不同的是,它这里还应用了群论的知识。紧接着这本书以代数抽象的形式讲矩阵和行列式,尤其是行列式,书中的描述直达其代数本质,这是我当时印象挺深刻的。接着书本还继续往外拓展,讲到与向量空间相关的一些概念,如泛函分析中的内积空间,同调代数中的代数和同调。总之,这本书对初学者有一点小门槛,适合喜欢挑战难度、喜欢看高水平读物的初学者看。

我开发的宇宙级APP竟然成为了其他世界的系统

陈木是弦圈一名默默无闻的全栈程序员,他每天身兼多职,任劳任怨地工作,既负责网站前端的开发与维护,又得兼顾后端的开发与维护。前段时间,陈木又接到了新的任务,要求他负责弦圈APP相关的开发工作 计划开发弦圈的桌面端版和APP版。于是,陈木在挑选了众多技术与框架后,选择了使用Universal React Native Pro Max进行APP的开发,这是一个近期在全世界都很火的框架。Universal React Native是基于传统的React Native通过最新的universal技术[1]进一步迭代升级,从而能达到用React Native语言开发任何东西原生的一个技术框架,而Pro Max则是它的超级升级版,你甚至能用它编程纳米机器人和可控核聚变引擎。开发的日子时间总是过得飞快,眨眼间就过了几万年,陈木头发都秃了,才终于从工作中缓过来。这时陈木也收到放假的通知 弦圈APP先开发到这里......,他松了口气,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并开始着手考虑自己一直以来的设想——开发一个宇宙级APP。所谓的宇宙级APP数亿年以来,一直都是各大星域争相竞争的研究对象,指的是通过开发宇宙级API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