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叔本华:人类是一步一步地迈向死亡的存在物

发布时间:2024-12-04 21:09:34阅读量:18
专业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丹麦哲学家齐克果(Sren Kierkegaard)说:「什么是诗人?一个不快乐的人:他把深层的痛苦埋在心里;但他的唇舌是如此形塑,以致从中经过的叹息和哀嚎,都成了动人的乐章。」诗人好像真的是比较不快乐。

在一个诗人选择自杀后,我们一般都对之予以同情和理解,彷彿诗人们自我了结生命是可以谅解的。种种的思绪,不禁令人想起德国哲学家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对艺术和自杀的一些想法。

叔本华向来以所谓悲观主义哲学闻名,不少没读过他的人也大概知道这点。所谓悲观主义,是一种以负面的角度去理解价值的方案。而所谓负面,又有几个面向。首先,叔本华说,人类是一步一步地迈向死亡的存在物,从这个存在特质去看,人类的存在目标和目的也就指向着死亡。「假如存在的目标是死亡,那为什么不能现在就死?」一位诗人或许正在如此提问。

还不能马上就死。正因为人是「步向死亡」的存有者,人的存在处境便是动态的──就于现在的每一刻。因此,「现在」便有了独特的价值。就如他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第一册中解释:真正的存在就只在现在。现在一直往过去的方向消逝,因此生命就是持续地往死亡流变,一种持续的死亡。叔本华不但把生命的着眼点放到「现在」,他同时把「过去」视为已经送给了死亡的东西,一切过去了的都是「完全完成了的﹑死了的,因此不再是任何事。」

简言之,虽然生命本身是一个负面的、从死亡中不断扣除的概念,但「现在」却因此而产生了特别的价值。即使这个价值不一定具正面的意义,但它最少使用生命比纯粹的死亡多了一层,足以从单纯的不存在不一样,也给了存有者不自杀的理由。

「自杀是不道德的」一些旁观他人自杀的人在说了。对于叔本华而言,自杀没所谓道德不道德,叔本华在〈论自杀〉(“On Suicide”)中曾明言,他找不到反对自杀的道德依据(于这点上他跟为他敬重的康德不同)。当叔本华谈到自杀,他所考虑的其实是当中的形以上面向。而他之所以偏要谈论这个问题,其中的原因跟他的悲观主义的另一个面向有关,就是:生命是无可避免地痛苦的。生命是无可避免地痛苦的,人因此必须回答「为什么不自杀?」。

生命不单是痛苦,还分程度。生命的苦跟人作为具智慧的存有者有关,愈是有智慧,生命就愈痛苦。于这点上,诗人或艺术创作者所处的位置亦变得吊诡。一方面,他们是有智慧的创作者,是忍受痛苦的人;但于另一方面,根据叔本华的看法,艺术带人升华到另一个世界,有短暂逃避痛苦的作用。

叔本华的形而上学,它把一切存有者的内心活动视为「意志」(willing),而这些意志是真实地通达至「物自身」(亦译物自体,thing-in-itself)的。先把复杂的形而上体系放在一边,简单地说,意志是存在者理解世界的关键。不幸的是,一切意志的活动都源自匮乏,而人的存在却又是充满着欲望和匮乏的。因此,人可说是无可避免地需要面对痛苦。

叔本华又说,当人尝试减轻生命中的痛苦,他所能做到的,往往只是把痛苦从一个面向转移到另一个面向。继而,又补充:「所谓的满足,或通常被称为快乐,确实地,永远只能够是负面﹑永不正面的。」因为它只能够是对某欲望作产生的痛苦的消除。

那么,诗人的存在处境跟其他人有何不同?就如之前所说,愈是有智慧,生命就愈痛苦,其中的原因是「一切超越平凡度量的智慧增长,是把人置于疯狂中的非常态。」而叔本华在论及艺术时,会把真正的艺术品(genuine art)视为天才所创作出之物。按照这个逻辑,诗人所要承受的痛苦是巨大的,也常常徘徊于疯狂的边缘之中。但亦正因为如此,天才具有超越平凡,创造伟大事物的能力。

叔本华其后又将艺术形式分作不同的等级,当中以音乐为最纯粹﹑最接近物自身世界的,而紧接的是诗歌。等级划分的细节,以及其背后的哲学,暂且不详述。重要的是,艺术家最有展示世界本象的能力,因而能带艺术的观者超脱现世,暂时解脱现世的所要面对的痛苦——讽刺地,就如齐克果说,艺术家的命运「就如那些被暴虐的君王法拉里斯囚禁在青铜雄牛腹中的受害者,被沉着的火焰慢慢地折磨;他们的号叫传不到君王法的耳朵里,敲不响他心中的惊栗。当哀嚎传至他的耳门,哀声就如甜美的乐声。」所以说,虽然叔本华认为自杀不是一种解脱,也更不认同自杀的行为,甚至叔本华认为诗人似乎还是比一般人所承受的痛苦更多。无论结局如何,我们也必须记得,他们都具有一颗伟大的心灵。

------------------------------------------------------------

本文转自百家号作者独视角(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8572625195864869)

0 人喜欢

评论区

暂无评论,来发布第一条评论吧!

弦圈热门内容

如何理解$\mathbb{Q}_{p}(p^{1/p^{\infty}})$?

我的提问:众所周知$\mathbb{Q}_{p}(p^{1/p^{\infty}})$被定义为$\bigcup_{n>0} \mathbb{Q}_{p}(p^{1/p^{n}})$,意思是邻接所有$p$的$p$幂根($p$-power roots of $p$)到混合特征域$\mathbb{Q}_{p}$。然而,我不太懂这个符号的意思$\mathbb{Q}_{p}(p^{1/p^{n}})$。这是如何联系到$p$的$p$幂根的?为何在这个记号中,$p$的幂是$1/p^{n}$?我认为$\mathbb{Q}_{p}(p^{1/p^{n}})$是$\mathbb Q_p$的一个割圆扩张,其中$p^{1/p^{n}}$是$n$次单位本原根(primitive $n$th root of unity)。但是似乎这说不通。并且我在另一个回答中看到$\mathbb{Q}_{p}(p^{1/p^{n}})$是一个分歧扩张(ramified extension)。谁能告诉我在哪里可以了解$\mathbb{Q}_{p}(p^{1/p^{n}})$?回答1:根据定义,$\Bbb Q_p(p^{1/p ...

高智商与心理疾病仅“一墙之隔”?

“从天才到疯子,仅有一步之遥。”这是英国诗人约翰·德莱顿的一句名言。世界上许多有才华的人都与精神疾病沾边,这让科学家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一直以来,他们都想找到一个答案,高智商与心理疾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最近,克里蒙特学院联盟培泽学院的科学家在心理学期刊Intelligent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发现,高智商人群罹患焦虑、抑郁、自闭等症状的比例要高于普通大众。高智商与精神疾病这项研究的样本比较特别,培泽学院的科学家选择了3715名门萨俱乐部成员,测试他们的精神健康。门萨俱乐部是世界顶级智商社团组织,目前它的会员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数高达十几万,智商均在130以上。但是,测试结果显示,其中约有20%的会员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而在普通人群中,这一比例只有10%。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门萨会员似乎也更容易患哮喘、过敏和免疫力底下等疾病。他们试图回答一个问题,高智商是否会加剧心理反应进而影响身体的免疫水平?根据《每日邮报》的报道,研究人员的解释是,高智商人群之所以患精神疾病的比例更高,也许是因为他们过于亢奋、敏感,导致情绪失调。而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心理问题可能引发身体的炎 ...

吴宝珠:不要浪费时间写糟糕的论文,一篇好论文胜过一百篇垃圾论文

吴宝珠1972年出生于越南一个学者家庭,15岁时进入越南国立河内大学附属高中的数学专修班,1988年和1989年,他连续两届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两枚金牌。他在法国完成大学学习,在博士研究生阶段开始研究朗兰兹纲领;2008年,他证明了朗兰兹纲领的基本引理。朗兰兹纲领由加拿大裔美国数学家罗伯特·朗兰兹(Robert Langlands)发起。1979年,朗兰兹提出一项雄心勃勃的革命性理论:将数学中两大分支——数论和表示论联系起来,其中包含一系列的猜想和洞见,最终发展出“朗兰兹纲领”。朗兰兹认为,纲领的证明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他相信证明纲领的前提需要一个基石——基本引理,而且这个证明应该比较容易。然而,基本引理的证明实在是太难了,直到29年后,2008年,年轻的吴宝珠才用自己天才的方法,将之证明。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基本引理的证明列为年度十大科学发现之一。2010年9月1日,吴宝珠成为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正教授。前段时间,应哈佛大学数学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邀请,吴宝珠到北京作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其间,他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采访,谈及自己的数学之路。在越南展露数 ...

可代表层的满射性

我的提问:令$S$为一个基概形,并令$(Sch/S)_{fppf}$为一个大fppf景。令$U$为一个$S$上的概形。假设存在一个满射态射$\Phi_{U}:U\rightarrow U$。那么我们能证明导出的层态射$h_{U}\rightarrow h_{U}$局部满射的?这看起来是错误的。注意到$h_{U}={\rm{Hom}}(-,U)$是一个可代表层。一个$(Sch/S)_{fppf}$上的层映射$F\rightarrow G$是局部满射的,如果对每个概形$U\in{\rm{Ob}}((Sch/S)_{fppf})$和每个$s\in G(U)$,都存在一个覆盖$\{U_{i}\rightarrow U\}_{i\in I}$,使得对所有$i$,$s|_{U_{i}}$在$F(U_{i})\rightarrow G(U_{i})$的像中。回答:令$S:={\rm Spec}(k)$为一个域,并且令$U={\rm Spec}(k[t]/t^2)$。环$k[t]/t^2$是一个$k$-代数,并且存在一个$k$-代数映射$k[t]/t^2\to t$,其将$t$打到$0$,所以我们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