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量员与媒体渠道的爱恨情仇
01 买量员与客户经理
买量发行公司,一般通过在线上社交媒体购买流量来发行产品,随之诞生了一个新的工种:买量员。
买量员主要工作内容是想创意,提需求给设计师落实,最后把相应的创意内容上传到媒体的买量后台进行付费投放。
媒体,一般是指通过广告变现的大DAU社交APP,国内代表是抖音、腾讯、快手,海外代表是Facebook、Google、Tiktok。
因为90%以上收入是通过广告获得,所以媒体公司里会有相应的部门负责广告收入,其中跟买量员接触最多的是媒体的广告客户经理。
客户经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帮助在媒体平台上花钱的广告主解决问题,比如后台新功能的解读、素材违规申诉,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广告主多花钱。
渠道,一般是指用户获取的渠道,大媒体买量可以算是渠道的一个分支,但国内习惯将渠道理解为手机制造商组成的联盟,如华为、OPPO、vivo、小米组成的安卓硬核联盟,当然还有iOS渠道;对应到海外就是安卓GooglePlay和苹果APPStore。
既然是手机APP,那就必须依赖于手机的商店进行下载,游戏是否合规、产品是否优秀能获取推荐位资源,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游戏用户获取,这就催生了双方的商务岗位。
交代完背景后,我们会发现,从岗位职责和相关利益角度来看,买量员跟媒体、渠道之间的关系又亲密、又敌对。
02 既是战友又是敌人
买量公司雇佣高薪买量员背后的逻辑,是希望他能降低整体的用户获取成本,提高买量ROI。
给买量员开3万5万的工资,人力成本上确实提升了,但如果这个人能把整体买量成本降低10块钱,一个月节省的买量费用=10*30*日量级,实际上整体的成本是下降的。
买量员的业绩是非常容易用数字量化考核的,所以每天都在思考如何降低成本,提升ROI。
运用擦边色情角色、盗用3A游戏大作CG、凭空幻想出鲲、IP角色盗用等手段,就是买量员在业绩压力下的产物。
对应到另一侧,媒体雇佣客户经理是为了维持与广告主的关系,了解广告主每个季度的预算,以及要让广告主多花钱。
为此媒体给客户经理量身定制了薪资架构,绩效跟每个月的花费KPI挂钩。
我们来看个经过修改的真实案例,假如某媒体客户经理A职级为M3,2024年Q1管理的客户总花费为100万,那么Q2的目标为130万。
如果A最后完成130万,则晋升M4,绩效随之提升,如果完成100万,保级奖金不变,如果小于100万,则降至M2,绩效奖金也随之下降。
绩效职级和完成后的变化如下:
看到这里相信各位都明白了,买量员和客户经理的岗位目标又相似又相悖。
理想中的情况,是买量员老老实实花钱做好广告投放,遵守平台规则,客户经理帮忙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和bug,大家一起把花费提上去,双方和睦相处。
实际上买量员天天琢磨着骚手段降本增效,上面提到的一些盗用IP、擦边色情角色之类的洗量骗量手段,这些手段也确实行之有效。
但对于媒体而言,发现了破坏社区生态的行为需要禁止,为了节省成本,开发了自动审核广告的系统,另外加上二次人工巡审,发现了恶意行为根据程度进行扣分扣钱,碰到非常严重或者含糊不清的边缘地带,最后也是由客户经理跟买量员交涉。
03 第三者
在这种复杂关系之间,渠道可以算是第三者。
因为国内老百姓不在乎隐私,所以用一个海外的例子更好解释。
iOS14系统发布后,苹果要求所有APP不能随意获取用户手机上的数据,必须有一个弹窗,用户同意后才可以获取隐私。
当然,大部分老外是不同意的,这就导致买量平台上的用户在游戏内的行为回传不准确。
买量平台的广告,是通过广告带来的玩家在游戏内的行为学习的,受隐私政策影响数据回传不准确后,广告主买量没有之前那么精准,所以肯定会下调广告花费。
这就会导致媒体的收入大幅下滑,为此小扎一直诉状把苹果告到法庭上,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海外媒体的客户经理们也只能跟着广告主一起喷苹果。
最后吐槽一下:我曾见过一些不专业的买量团队,对客户经理言听计从,到了最后甚至把客户经理当成救命稻草,从产品发行计划到买量计划的调整思路,都跟着客户经理建议100%执行。
客户经理一般都没有买量或者发行游戏的经验,只是比较了解平台规则,以及看到过很多案例,一个应该干专业事的人问一个不专业的人,这个世界就是这么魔幻。
买量员与媒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第三者的介入,其中的故事拍成电视剧恐怕都要好几季。
国内的安卓硬核联盟与发行商之间的博弈更是精彩,后面有机会再聊国内相关的。
-------------------------
感谢公众号游戏马可听的授权转载!原文地址:买量员与媒体渠道的爱恨情仇
There is no comment, let's add the first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