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科普·

你已经很完美了!这是最有“欺骗性”的建议?

Publié à 2024-08-21 13:11:22Vu 41 fois
Article de vulgarisation scientifique
Réimpression Veuillez indiquer la source

利维坦按:

“自我提升偏差”是否有利于个体的适应度一直存在争议。多种动机可以影响自我提升的出现,因此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对自己表现评估出错的人(同时包括自我提升者和自我低估者)易于获得较低的学习成绩,其他表现也更差。

不过,有研究者认为,如果将“自我提升”理解为“对自己的评价比对别人的评价高”,那么这种不属于自我提升,自我提升应该定义为“自己对自己,比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高”。

想象一下你情绪低落和自卑的时候。爱你的人想通过说一些真正肯定的话来安慰你:“你本来就是完美的!”听起来很不错……实际上,当我们感到悲伤或不安时,这也许是别人或我们对自己说的最具欺骗性的话。这会引发巨大的认知失调:“这就是所谓完美的吗?”你会这样想(在这赞美带来的短暂光辉消退之后)。

而这暗示了两种逻辑结论中的一种:要么你面临惨淡的现状,没有自我完善的可能,要么外部世界必须为你的不快乐负责。第一种结论导致彻底的绝望;第二种则引发对恶意宇宙的愤怒反抗。事实是,你并不完美,其他人也一样。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如果你能接受这个现实,你就有希望改善自己和你的生活。然后你会更快乐。

我们人类有一种自然倾向,即,会无形当中夸大我们的积极品质,并与他人进行比较。这被称为“自我提升偏差”(self-enhancement bias),它会导致各种认知扭曲[1]

早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多达80%的司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2]。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司机,你必须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即便你坚信自己是个例外。

人们也倾向于在积极的道德特质上给自己打更高的分数:例如,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勤奋、诚实和热情。而对于消极特质,他们倾向于给他人打更高的分数,比如认为别人懒惰、冷漠和虚伪[3]。这种情况在年轻人和中年人中尤为明显,他们在多项指标上都将自己评为高于平均水平。

这种倾向的原因之一是,作为一种保护,它可以防止因与他人进行负面比较而带来的心理痛苦。神经科学家在201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发表文章[4],通过磁共振成像(fMRI)和PET扫描显示,优越感会刺激多巴胺的释放,进而抑制大脑中一些区域(如背侧前扣带皮层)的活动,这些区域与心理痛苦相关[5]

不出所料,不进行自我提升的人似乎比那些进行自我提升的人遭受更多精神上的痛苦。尽管因果关系尚不明确,一些研究者认为[6],那些能准确评估自己的人往往是患有情绪障碍(如抑郁症)的人,这种现象被称为“抑郁现实主义”(Depressive realism)。

被告知你很出色,甚至是完美的,这迎合了你自我提升的需要。这就是为什么你善意的亲人会这么做。你可能也会对自己这么说;许多心理技术都是建立在我们的自我提升偏见之上的,例如通过积极肯定的自我对话来提升自尊。

正如艾尔·弗兰肯(Al Franken)在《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中扮演的角色斯图尔特·斯莫利(Stuart Smalley)对此进行的模仿,他的口头禅是:“我足够好,足够聪明,而且不管怎样,人们都喜欢我!”

虽然自我提升在短期内感觉良好,但它并非解决生活问题的长久之计。迟早,你会不得不面对与真相的痛苦调整。例如,发表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的研究表明[7],当大学生对自己的学术能力有过高的评价时,他们的积极情绪就会提升——也就是说,他们感觉更快乐。

但优越感的幻觉并没有转化为更好的学术表现。实际上,这些学生往往无法达到他们的学术期望,从长远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自尊心下降。

所有这些都表明,从短期来看,我们不断赞扬他人(尤其是孩子)以提高他们的自尊,但从长远来看,年轻人的情绪障碍可能会急剧上升。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今天有这么多年轻人最终认为世界充满敌意:“如果我很棒,那么其他人一定在给我制造问题。”你可以看到,当他们在学校或工作中的表现与他们的自我提升偏差不符时,有些人会认为自己的处境是痛苦和不公正的。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面临一个两难处境:我们希望自己感觉更好,也希望让别人感觉更好,但人们倾向于通过自我提升来达到这一目的,这只是一种短暂的权宜之计,可能会带来持久的最终代价。以下是四段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和他人的话。

1、你并不完美,但你很正常

与其试图消除负面情绪,不如先强调自己和他人都是不完美的,这很正常。痛苦,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的,都是出现问题的迹象。我们通常将其视为自己有某些方面有问题或异常的证据。这一点在我们的文化中得到了加强,这种文化倾向于将心理不适诊断为需要治疗的病症,而不是作为生活中的常规部分。

当然,以抑郁或焦虑形式表现的心理痛苦可能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病症。但是,一般心理和情感上的痛苦本身是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你从未感到悲伤或自卑,那反而可以很好地证明你有问题。

2、接受自己

从心态上来说,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比试图说服自己不完美更健康。事实上,用这种同情心对待自己,而不是谴责或欺骗自己,会让你对他人更有同情心。2020年的研究人员发现[8],当人们接受自己的缺点时,他们对自己在浪漫伴侣和熟人中察觉到的缺点也变得更为宽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意味着不加判断地承认,犯错只是人之常情,并用心观察痛苦。

3、努力改进

承认“我现在在这方面有缺陷”并不意味着“我将永远有这个缺陷”。相反,自我接纳可以而且应该促进进步。如果你成年后学习过第二语言,你就会知道,以良好的幽默感接受自己早期的无能是极其重要的,这样你才有动力去改进和练习新语言,犯了错误也不会感到尴尬。但你也应该抵制自我提升:如果你假装自己已经可以流利地说话,你就不会取得进步。这适用于任何不足之处。

4、不要责怪他人

如前所述,自我提升的最大问题在于长期面对自己不完美的痛苦现实。那是我们注意到认知失调的时刻,两种信念(我很优秀/我不优秀)处于不相容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可以激发一种外部解释:例如,我天生优秀,但种种努力被外在的人或事给阻碍了。这可能是真的,但它往往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欺欺人,会导致很多痛苦。

学者们表明,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人,往往倾向于将自己糟糕的选择归咎于他人[9]。这种错觉可以在短期内消除对自己的不良情绪,但学者们建议,自己的决定自己承担,是管理负面情绪更好的长期策略。

最后一个建议:重新审视你和他人的缺陷,不要将其视为失败,而是将其视为需要解决的有趣难题。如果你喜欢猜谜,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你最初喜欢的是那些易于破解的谜题,但很快就会感到无聊,并开始寻找更难的谜题。可如果太难,你又会感到沮丧。

在你进行运动或学习乐器时,这一原则同样适用。在每个技能等级上,太容易和太难之间都存在一个黄金均衡点。随着你技能的不断提高,你可以应对更多的挑战,享受的范围也会相应上升。

生活的挑战就像谜题。我猜,当我们用自我提升来避免奋斗带来的不适时,我们无意中被困在了自我改善这一游戏的享受区域之下,这可能也是当今研究人员发现不幸福感增加的一个很大诱因。你不需要做任何改进,因为你已经很完美了?那得有多无聊啊!

References

  1. citeseerx.ist.psu.edu/document?repid=rep1&type=pdf&doi=2d149dbef9679cfa4344f08293f0cd2c795eaff0
  2. pubmed.ncbi.nlm.nih.gov/3730094/
  3. 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1948550616673878
  4. www.pnas.org/doi/abs/10.1073/pnas.1221681110
  5. pubmed.ncbi.nlm.nih.gov/26582792/
  6. pubmed.ncbi.nlm.nih.gov/17362430/
  7. psycnet.apa.org/record/2001-16163-012
  8. 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146167219853846
  9.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91886922002264


Section des commentaires

Pas encore de commentaire, ajoutez le premier.

弦圈热门内容

cover

为什么说外国教材好?国外教材与国内教材的区别

首先,不是所有国外的教材都是好的,也不是所有国内的教材写得不好。但整体上看,绝大多数的国外大学教材,要比国内的要好,而国内的教材好的屈指可数。国内的有些教材往往写得更加冗长和复杂,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而且封面简陋,排版一般,给学生的体验不太好,编者可能心里并没有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这里就不具体列举国内哪些教材不好了😅😅😅。。国外的教材,往往有精美的封面,内容写得清晰明了,有舒服整齐的排版,有的时候会配上精美的图片或图案。国外的教材给人的感觉是大制作,把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阅读体验非常好。有些比较基础的教材,比如说微积分,看教材能感觉到作者想方设法让你能学懂,巴不得背你上去。老师的本职应该是服务学生,如果没有学生来上学,那么学校也没有开的必要了,老师也会丢掉工作。因此,国内外的教育环境差别,通过教材也能撇到冰山一角。以下以国外的《大学物理》教材为例:精美的封面舒适的排版精美的图案清晰详细的内容可见,如果我们上课的时候,能够用上这样的教材,也不至于这么苦逼来啃教材,而是享受阅读。然而,国外的教材大制作,价格往往比国内的教材要贵得多,一本教材换成人民币可能要几百块。但国外的网上教 ...

Django将已经存在的字段改为外键

我有一个Django模型,它之前是这样的class Car(models.Model): manufacturer_id = models.IntegerField()然后还有另一个名为Manufacturer的模型,id字段所指的就是它。然而,后来我意识到使用Django自带的外键功能,会更方便。因此,我将这个模型改为现在这样class Car(models.Model): manufacturer = models.ForeignKey(Manufacturer)这次修改似乎一下就弄好了,查询出来的结果也没有任何报错,但是当我试着运行数据迁移的时候,Django输出了以下结果- Remove field manufacturer_id from car - Add field manufacturer to car执行这个迁移会清除所有已经存在于数据库里的关系,所以我并不想这么做。我其实并不想做任何的迁移,毕竟像Car.objects.get(manufacturer__name="Toyota")这样的查询没有一点问题。我更想要一个恰当的数据库外键限制,但不是高优先级的那种。总的来说,我的问题是:是否存在一种迁移方法或者别的,能让我将一个已经存在的字段转变为外键?我不能使用--fake因为我需要可靠地在开发、生产和同事的电脑上工作。内容来源于 Stack Overflow, 遵循 CCBY-SA 4.0 许可协议进行翻译与使用。原文链接:Django change an existing field to foreign key

JSON Parse报错: Unterminated string

我在JSON parse函数中使用转义引号时,遇到了一个常见的问题。如果存在转义引号,在本例中为“test”,则会导致以下错误'SyntaxError: JSON Parse error: Unterminated string'.var information = JSON.parse('[{"-1":"24","0":"","1":"","2":"","3":"0.0000","4":"","5":"0.00","6":"0.00","7":"1.00","8":"0","9":"false","10":"false","11":[""],"12":"","13":"","14":"test\""}]');JSON Lint验证该JSON为有效的。

网站和APP产品举步艰难,AI产品前途未卜

你抄你的内容,我写我的原创内容,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在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期、生成式ai时代初期,互联网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可以说是越来越严重。😂前有百度封杀,后有谷歌的不合理审查。只能说pc端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一个存量竞争及其激烈的特殊时期。百度在国内早已是被很多人口诛笔伐,搜索出来的结果被不良广告霸占,找不到好的优质内容。这其实还好,早在09年时候百度就传出恶意封杀网站,后来谷歌退出🇨🇳市场以后,有了垄断地位更是可以为所欲为。而谷歌呢,“不作恶”的谷歌相比于百度还是好那么一些,至少对于新网站,不至于像百度那样一下子摁死,根本不给机会,谷歌还是会给些流量。但是谷歌对于中文互联网的搬运抄袭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说退出了🇨🇳市场,谷歌早也不想在中文互联网投入过多精力。虽然谷歌明面上是说,会打压搬运抄袭,但实际上有不少网站里面的内容全是一字不差的复制,结果非但不是限流,反而是让他们做起来了,不断给他们推流,甚至谷歌广告都给他挂上了,也不知道谷歌广告的审查为什么这么双标,全是原创内容的网站能说成是低质量内容。其实这也是目前很多搜索引擎面对的通病,对于这种内容农场没有很好的处理和解决,导致一 ...

乘坐超光速飞船,来到距离地球2241光年的位置,能否看到秦始皇登基?

在各方面条件均合适的前提下,理论上来说是有一定概率看到秦始皇登基的。在咱们上中学的时候,可能我们的物理老师就给我们讲过非常有趣的现象:夏天打雷下雨,往往在打雷之前会有一串闪电滑向天空,闪电过后就是雷声,对不对?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先看到闪电,然后再听到雷声呢?再听到雷声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闪电属于光,它的传递速度是光速。而雷属于声音,它的传播速度是声速。一个是30万公里每秒,一个是340米每秒。从这个理论来出发的话,我们就不能发现,在闪电打雷的过程当中,我们往往是最先看到闪电,然后才能听到打雷的声音。好的,在这样一个理论前提之下,我们会就更容易来理解这个话题了,简而言之:光和闪电本质上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它们都是光的一种形式,而它们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往往和周边的环境介质都有着密切联系。但是我们把这些通通排除在外的话,当一束光飘向外太空的过程当中,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它可能到达一个极远值。但是如果想把这个光传递得更远,这中间就需要时间了,而这个时间我们是以光年来衡量的。这个光年指的是什么呢?常规情况下来说,指的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拿地球和太阳当一个引子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我们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一 ...

84个万能生活小常识,家家都能用!(收藏起来慢慢看)

生活里爱护一个人,从不该只有空口白牙承诺,还有这些点点的细心照顾,吉米老师准备了84个万能小常识,希望你遇到的人和你彼此照顾,一起感受生活细水长流。01 厨房篇1、炒菜时,不要加冷水,冷水会使菜变老变硬不好吃,而加开水炒出来的菜又脆又嫩。2、炒藕丝时,一边炒一边加些水,能防止藕变黑。3、炒鸡蛋时,一个蛋加一汤匙温水搅匀,就不会炒老,而且炒出的蛋量多,松软可口。4、豆腐下锅前,可先放在开水里浸渍一刻钟,这样可清除泔水味。5、用冷水炖鱼无腥味,并应一次加足水,若中途再加水,会冲淡原汁的鲜味。6、蒸鱼或蒸肉时待蒸锅的水开了以后再上屉,能使鱼或肉外部突然遇到高温蒸气而立即收缩,内部鲜汁不外流,熟后味道鲜美,有光泽。7、熬骨头汤时,中途切莫加生水,以免汤的温度突然下降导致蛋白质和脂肪迅速凝固,影响营养和味道。8、煎荷包蛋时,在蛋黄即将凝固之际,可浇上一汤匙冷开水,会使蛋熟后又黄又嫩,色味俱佳。9、熬猪油时,先在锅内放入少量水,再将切好的猪油放入,这样熬出来的油,颜色晶亮而无杂质。02 食醋篇1、外出容易晕车,如喝下不很酸的食醋水,可以清爽精神,减轻晕车症状。2、失眠,可将一汤匙食醋倒入冷开水中, ...

宇宙是被精心设计出来的吗?造物主真的存在吗?

我们对宇宙了解得越多,就会越发惊叹宇宙的精巧之处,宇宙中的各种规律,仿佛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制一般,宇宙的精巧之处有很多很多,这里随便列举几项意思意思。图片来源网络宇宙诞生时膨胀的速度,如果快一点星系就无法形成,慢一点物质又会因为太过密集而重新坍塌。基本粒子形成时,中子的质量必须比质子稍大一点,使得中子可以衰变成为质子,这样宇宙中才可以有大量的氢元素,从而形成恒星。在四大基本力中,如果引力比现在稍强一点,那么宇宙中的恒星就会很快的耗尽自身的燃料,而如果稍弱一点,太阳又不可能点燃核聚变,宇宙空间将变成一片冰冷、黑暗。同样的,如果其他的基本力与现有的数值稍有不同,宇宙就会出现巨大的改变。图片来源网络需要说明的,上述参数都必须设计得非常精准,其精度通常都要求在小数点之后10几位。对于我们来讲,最精巧的设计莫过于我们的地球,与太阳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厚也不薄的大气层、足够的水资源、完美的磁场……,在地球附近,有月球帮地球稳定倾角(地球才有四季之分),有木星清理对我们威胁巨大的小行星。图片来源网络……总之一句话,宇宙中的任何细节出了一丁点的差错,我们的世界就将不复存在,甚至整个宇宙都不会出现。那么, ...

如果万物皆有意识,那么意识从何而来?石头拥有意识吗?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意识是最特殊的存在,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条件。而物质是意识的载体,二者存在哲学意义上相互作用的关系。作为已知唯一的智慧生命体,人类自认为我们的意识是最复杂的。因为目前人类已经能够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而其他生物甚至都没有表现出意识活动的迹象,这也成为科学家们探索的重点。并非只有高级动物才拥有意识活动究竟意识是怎样的存在呢?我们能够与一些小动物进行情感交流,是不是意味着它们的意识活动与人类存在相似之处……在一部分科学家们的探索过程中,他们惊奇地发现,其实不仅只有高级动物拥有意识活动,植物同样可以进行交流,甚至一块石头都有可能拥有复杂的意识,只是我们的探索方式一直存在问题。从表面上看,一块石头可能存在了亿万年,除了地质环境的变化和人为因素影响它们的状态之外,它们几乎不会出现任何变化。而人们认为意识存在于大脑中,所以石头这样的非生命物质不可能存在意识活动。巴特斯克效应实验证明植物有情感巴特斯克效应实验利用特殊的仪器证明,植物拥有情感,在面对人类和动物的威胁时,它们也能够释放出防御以及害怕等信号给周围的同类。而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主张进行该实验的科学家最初只是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