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
分享
举报
相关内容
买量员与媒体渠道的爱恨情仇
01 买量员与客户经理买量发行公司,一般通过在线上社交媒体购买流量来发行产品,随之诞生了一个新的工种:买量员。买量员主要工作内容是想创意,提需求给设计师落实,最后把相应的创意内容上传到媒体的买量后台进行付费投放。媒体,一般是指通过广告变现的大DAU社交APP,国内代表是抖音、腾讯、快手,海外代表是Facebook、Google、Tiktok。因为90%以上收入是通过广告获得,所以媒体公司里会有相应的部门负责广告收入,其中跟买量员接触最多的是媒体的广告客户经理。客户经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帮助在媒体平台上花钱的广告主解决问题,比如后台新功能的解读、素材违规申诉,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广告主多花钱。渠道,一般是指用户获取的渠道,大媒体买量可以算是渠道的一个分支,但国内习惯将渠道理解为手机制造商组成的联盟,如华为、OPPO、vivo、小米组成的安卓硬核联盟,当然还有iOS渠道;对应到海外就是安卓GooglePlay和苹果APPStore。既然是手机APP,那就必须依赖于手机的商店进行下载,游戏是否合规、产品是否优秀能获取推荐位资源,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游戏用户获取,这就催生了双方的商务岗位。交代完背景后,我们会发现,从岗位职责和相关利益角度来看,买量员跟媒体、渠道之间的关系又亲密、又敌对。02 既是战友又是敌人买量公司雇佣高薪买量员背后的逻辑,是希望他能降低整体的用户获取成本,提高买量ROI。给买量员开3万5万的工资,人力成本上确实提升了,但如果这个人能把整体买量成本降低10块钱,一个月节省的买量费用=10*30*日量级,实际上整体的成本是下降的。买量员的业绩是非常容易用数字量化考核的,所以每天都在思考如何降低成本,提升ROI。运用擦边色情角色、盗用3A游戏大作CG、凭空幻想出鲲、IP角色盗用等手段,就是买量员在业绩压力下的产物。对应到另一侧,媒体雇佣客户经理是为了维持与广告主的关系,了解广告主每个季度的预算,以及要让广告主多花钱。为此媒体给客户经理量身定制了薪资架构,绩效跟每个月的花费KPI挂钩。我们来看个经过修改的真实案例,假如某媒体客户经理A职级为M3,2024年Q1管理的客户总花费为100万,那么Q2的目标为130万。如果A最后完成130万,则晋升M4,绩效随之提升,如果完成100万,保级奖金不变,如果小于100万,则降至M2,绩效奖金也随之下降。绩效职级和完成后的变化如下:看到这里相信各位都明白了,买量员和客户经理的岗位目标又相似又相悖。理想中的情况,是买量员老老实实花钱做好广告投放,遵守平台规则,客户经理帮忙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和bug,大家一起把花费提上去,双方和睦相处。实际上买量员天天琢磨着骚手段降本增效,上面提到的一些盗用IP、擦边色情角色之类的洗量骗量手段,这些手段也确实行之有效。但对于媒体而言,发现了破坏社区生态的行为需要禁止,为了节省成本,开发了自动审核广告的系统,另外加上二次人工巡审,发现了恶意行为根据程度进行扣分扣钱,碰到非常严重或者含糊不清的边缘地带,最后也是由客户经理跟买量员交涉。03 第三者在这种复杂关系之间,渠道可以算是第三者。因为国内老百姓不在乎隐私,所以用一个海外的例子更好解释。iOS14系统发布后,苹果要求所有APP不能随意获取用户手机上的数据,必须有一个弹窗,用户同意后才可以获取隐私。当然,大部分老外是不同意的,这就导致买量平台上的用户在游戏内的行为回传不准确。买量平台的广告,是通过广告带来的玩家在游戏内的行为学习的,受隐私政策影响数据回传不准确后,广告主买量没有之前那么精准,所以肯定会下调广告花费。这就会导致媒体的收入大幅下滑,为此小扎一直诉状把苹果告到法庭上,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海外媒体的客户经理们也只能跟着广告主一起喷苹果。最后吐槽一下:我曾见过一些不专业的买量团队,对客户经理言听计从,到了最后甚至把客户经理当成救命稻草,从产品发行计划到买量计划的调整思路,都跟着客户经理建议100%执行。客户经理一般都没有买量或者发行游戏的经验,只是比较了解平台规则,以及看到过很多案例,一个应该干专业事的人问一个不专业的人,这个世界就是这么魔幻。买量员与媒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第三者的介入,其中的故事拍成电视剧恐怕都要好几季。国内的安卓硬核联盟与发行商之间的博弈更是精彩,后面有机会再聊国内相关的。-------------------------感谢公众号游戏马可听的授权转载!原文地址:买量员与媒体渠道的爱恨情仇
2024-09-26 11:04:20震惊!头部买量平台搞“流量暗投”
近期发行群里有群友反馈,在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上投放广告,只勾选抖音渠道,还是会跑到穿山甲(网盟Pangle)上面。马可听本以为这种情况只会在国内发生,没想到海外平台也开始这么流氓了。这个就涉及到了一个专业名词:暗投。买量平台自己是有非常多的流量变现版位的。像巨量引擎里面,有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懂车帝等自家产品。还有接入字节SDK做流量变现第三方产品。(就是你做了一个APP,有流量,卖给字节的买量平台,字节按规则给你结算)。有些流量版位质量高,自然有些就很差。游戏公司当然只想买到优质量,所以买量员会限制版位、定位、用人群包、素材尺寸等方式。尽可能把广告曝光在流量质量高的地方。但这完全是不符合买量平台利益的。买量广告平台是如何运作的?讲过,买量平台是要最大化自己利益。把每个广告版位都卖出去,且能卖到最好的价钱。根据用户标签、质量把流量进行分层售卖,白嫖玩家卖便宜点,大R卖贵点。另外降低门槛让更多人加入买量大军,互相竞争内卷,抬高CPM。除此外还会给游戏公司安排一个直客,也就是销售+客服。直客的主要任务是让客户多花钱。除此外还会有其他KPI,比如列出数据给客户洗脑,让客户尽可能通投广告,不要限制版位、人群定位等。再比如直客给出一些额外激励,各个版位的花费都达到季度目标80%的比例,额外奖励1%返点。如果达不到,没有返点,而且违规被封户处理的优先级会降低。总之就是通过一系列手段,让客户多花钱,购买自家平台下的每个版位。否则直客怎么晋升?具体看买量员与媒体渠道的爱恨情仇如果游戏公司的买量员比较有经验,肯定是不信这一套的。仔细算算账,肯定是限制版位、人群,买优质量更划算,且符合自己公司利益的。随着不信这套的公司越来越多,字节内部的变现部门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就私下搞下三滥手段:大数据杀熟和流量暗投。大数据杀熟可以看买量平台大数据杀熟惯用手段以及应对策略流量暗投,主要有以下几种操作方式:1、一般字节是按季度考核业绩,到了季度末,流量变现业绩完不成。那就偷偷改一下流量分发逻辑,把垃圾量混在好量里面卖。所以到了季度末,大家经常会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做,但流量质量变差。2、最早只会在相同版位里面掺垃圾量,近几年字节每年的变现KPI都比去年高不止一倍。所以压力越来越大,现在干脆直接跨版位掺垃圾量了,也就是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现象。如果你从第三方素材spy工具上查到,产品明明只投了抖音,但是番茄小说、今日头条都能看到有素材曝光。问字节直客和客服,只会官方回复,spy工具不准,我们没有投到抖音以外的渠道。这就是纯纯的胡扯。即便你把自己在懂车帝、西瓜视频刷到的自家广告当作证据甩到直客脸上。直客也只会告诉你,亲,这是bug,请您提交给客服。真去找客服,他只会回答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答案,拒绝正面回答问题。同时会咬死自己家流量一定没有问题。你拿他一点招也没有。更有一些直客,忽悠买量员,为啥不投UBA(完全通投)呢,可以做穿山甲熔断。这简直把买量员当SB忽悠,当我们买量员不长脑子吗?3、对外部变现流量作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朋友之前投穿山甲渠道,日消耗3w以内流量质量还不错。加到一天20w,发现:注册率从65%跌到18%,留存从30%降到了5%,用户核心行为60%跌到3%。停掉穿山甲流量后恢复正常水平。找字节直客请其帮忙,对方爱搭不理。随后收集好证据,找其领导,并要求跟穿山甲运营人员一起开会。证据包括:点击到安装时间5秒内的用户占比40%、IP前三位一致比例巨高、新设备比例非常高、有35%以上用户没装sim卡、第三方工具某云显示巨量引擎渠道真机刷量比例25%以上。对方集体否认,并说根据字节标准审核后,发现这些流量没有作弊。如果你让对方提供出来他们识别作弊量的方法和具体证据。对方只会回复:对不起,亲,这是内部机密,无法提供。对方还会建议你排除低质量的site。前面刚开始投的时候明确说过现在不支持排除site。妥妥的老流氓,店大欺客行为,最后朋友只能吃下哑巴亏。毕竟巨量要从双方身上赚抽成嘛,中间牵扯到内部多个部门利益。所以大家心知肚明,集体否认,非常有默契。顺便普及一下现在的流量作弊工作室。这是之前的,效率低。进化后的:4、字节旗下有很多新产品,今年搞AI的最多。推广这些新产品也是要在巨量上买量的,字节内部叫流量扶持。字节内部会人为操作,让自家产品花更少的钱买到CPM更高的广告位上。同时有一些产品需要做广告变现,优先曝光到ECPM更高的版位上。而外部高出价想买高CPM量的广告主,就为字节暗投流量买了单。-------------------------感谢公众号游戏马可听的授权转载!原文地址:震惊!头部买量平台搞“流量暗投”
2024-09-26 10:54:51买量广告平台是如何运作的?
买量员要跟很多部门打交道,双方对买量平台运作方式有更深了解后,更便于跨部门沟通,共同达到业绩目标,于是有了这篇小白科普文。1. 买量平台的本质买量平台的本质,是作为注意力商人,通过贩卖用户注意力获取利润。国内两大流量平台,字节系和腾讯系,都是靠推出能让广大群众每天使用时间足够多,也就是杀死时间的产品,把用户的注意力低成本汇聚在一起,然后通过竞价广告高价售卖给其他人。这其中主要是两部分,第一是低成本将用户汇聚在一起。以字节系为例,这么多产品每天都在争夺、占据用户的注意力,背后是有相当大成本投入的。研发一个产品,需要产品经理、程序员,产品做好后还要推广、运营、持续更新,我用字节旗下的AI产品豆包搜了一下,字节跳动2024年员工数量为12万人。另外头部流量产品一般都有严格的审核制度,光外包审核员就成千上万人。单算人力成本绝不是一笔小数字,更何况还有办公室租金、办公设备、网络运维等等。产品有了,得要有创作者,如果没有人在抖音平台持续更新优秀作品,用户也不会留下来继续使用。抖音会根据用户发布视频的播放量,给予相应的流量费用,说直白点就是,创作者发布视频帮平台留住用户,平台给创作者发工资。我常看的一个抖音博主,120万粉丝,不带货不买课,单算播放量的工资,每个月字节结算3-5万人民币(税前)。当然,抖音规模这么大,不可能只靠给创作者激励,还有直播卖货、抖音商城、团购等手段做增长。另一方面,还需要有更多用户使用产品。抖音早期也是需要去其他平台买量,去找KOL做增长的,当时光是外包的买量预算,就养活了数十家代投公司。除此外,还跟移动联通电信搞合作,提供字节系流量卡,每个月免费提供100GB字节系产品流量。当然这招其他大厂也在用,就是为了降低用户使用他们产品的成本:流量不要钱,你还不来看?除此外,从各大直播平台挖人气主播,跟奥运会签约转播授权,办线上明星演唱会等等,提供一切用户想看的内容,最终把用户注意力绑在自家产品里面。第二步是做变现,先说广告部分,在10亿月活产品中推送广告是非常便捷效率的变现方式,所以字节跳动做出了广告买量竞价平台:巨量引擎。所有人都可以在巨量引擎上花钱给你的内容投流,即便进不去平台, 你也可以在抖音上直接给喜欢的视频投DOU+。抖音会给每个人打标签,记录下来你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以及你的各项手机上的行为,去推测你喜欢什么样的内容,以及会为什么买单。从而给你推送个性化的内容,以及广告。流量如果按统一的价格售卖,每个用户产生的利润是偏低的,为了进一步挖掘用户变现价值,字节选择按照曝光计费,也就是CPM竞价。具体可以看买量平台大数据杀熟惯用手段以及应对策略了解。简单总结就是,根据用户标签、质量把流量进行分层售卖,白嫖玩家卖便宜点,大R卖贵点。另外降低门槛让更多人加入买量大军,互相竞争内卷,抬高CPM。这样每个用户的注意力都卖到最理想的价钱,从而利润最大化。看到这里,想必各位已经明白,买量广告平台原来是要赚买量公司的钱!没错,很多买量公司都调侃自己是给买量平台打工的,可笑又真实。2. 流量数字的背后是鲜活的人游戏公司的数据分析、买量员、运营,每天盯的是一堆数据,很多时候把流量当成了一件商品。给你曝光广告为啥你不点?点了广告为啥不下载?进了游戏还没多少关就流失了?都玩到100关了怎么还不充钱?却忽略了数字的背后,是真真切切、活生生的人。很多问题,只需要把数字具象化成真实的人,想必自己都会觉得可笑。比如做AB test,能不能导入两波用户质量100%一致的流量,方便做科学的分析。再比如,每天导入的流量质量上下波动,能不能让他稳定下来不波动?在把数字理解为人后,我们就知道,上面两项要求是不可能100%达到的。你有可能潜移默化影响用户,引导用户行为,但没有能力完全操纵用户按自己意志行动。我们必须接受,买量多少带有一些随机性,如果是想做数学题一样的分析数据,最后的结论一定有问题。那么最后提一个问题,买量员工作职责是什么,以及什么才是牛逼的买量员?-------------------------转载自公众号游戏马可听,原文地址:买量广告平台是如何运作的?
2024-09-26 11:11:18发布的内容没被平台推荐,不代表不是好内容
在如今这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你可能某天花了不少心血精心写了一篇文章(视频同理),然后兴致勃勃的将你呕心沥血的杰作发布到各大网络平台上,结果却是爆冷,你的文章最后并没能获得多少阅读量,点赞更是少得可怜。刚开始,你可能会不服气,尝试提高文章的质量,并尝试多发几次,然而结果大概率还是平淡无比,时间长了你的创作积极性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本文并不是鸡汤,也不是所谓的教你如何写可以获得平台算法推荐的教学。事实上,网络上绝大多数所谓的教你如何写文章来获得平台算法推荐,都是没用的。注意,这里并不是说那些内容是错的,只是大家跟着做很可能不会得到想要的效果,甚至没有任何效果。本文的目的是让大家不必因为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没被算法推荐而自我怀疑,同时认清现实被算法推荐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只是小概率事件,不要被网上的鸡汤给洗脑。有时候你的文章没有流量,可能只是受众问题,跟你内容的质量没有半毛钱关系。比如说我写的两篇文章,网站和APP产品举步艰难,AI产品前途未卜和原创文章被检测为AI创作,AI检测还靠谱吗?都在某乎上爆冷,别说算法推荐,就普通的一点流量推送都几乎没有。然而实际上,这两篇文章在CSDN以及弦圈的阅读量还算可以,证明还是不少人感兴趣的。其实,推荐算法说是把内容推荐给想看的人,但实践证明这往往不能足够精准的覆盖受众人群,或者说推荐算法还有个目的是为了强行将某些内容塞给不想看的人(这不是本文的要讨论的点)。先不说,网络上的热搜内容,有不少人其实不感兴趣。就算感兴趣,也只是满足了大概的需求,或者满足了一个比较大的需求并不是十分精确的一个需求,同时这个需求往往是不完整的,并没有提供好的解决方案。再说,有些人会看完全就是从众心理作祟。要知道,平台的推荐算法都是人为的结果,推荐算法如何是平台自己设定出来的,如果推荐算法出来的结果不令平台满意,那就修改它。所以,我们可以舍弃过多复杂的变量,直接从平台角度来分析,如何才会被算法推荐。这里围绕的核心就是内容,并且是用户创作的内容。用户创作的真实内容对于每个网络平台而言,都是无比珍贵的,尤其是用户精心创作的内容。如果平台的内容太少(极端点,如果平台只有两三篇文章),不管现有的内容质量高不高,该平台都将难以生存下去,无法获得用户增长。因此,很多网络平台发展初期都在疯狂的填充内容,甚至不惜通过构建内容农场的方式,生成大量电子垃圾。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内容还相当不丰富的新平台而言,内容质量反而不是很重要(有些平台甚至就不会考虑内容的质量),关键在于内容的数量。因此,如果你在处于这个特殊时期的平台上写文章,那么被算法推荐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内容的质量高低是相对的,平台内容本来就不多,你写的内容再差,也没比你更差的了。同时,内容不丰富的新平台,往往流量也不大,基本上没有什么用户愿意在该平台上创作内容,如果你愿意在该平台上写东西,那么平台为了留住你,也肯定会给你推荐。比如说弦圈现在,首页直接展示最新发布的文章,简单粗暴,你只要在弦圈写东西,马上就能上首页😃。但新平台的坏处就在于,流量太少,你写的东西就算推荐了,可能看的人也不是特别多。其次,创作内容的收益可能比不上大平台。不然为啥大家都想在大的网络平台上写东西。因此,这其实也是个存量竞争的问题,你的内容被推荐了,别人的内容可能就不会被推荐。说到这里,相信大家也看得出来,你写的内容没被平台的算法推荐,并不一定是你写的内容不好,只是有比你更好的😅。但是,好内容与坏内容是相对的,同一篇文章,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是垃圾,但同样也会有人觉得是极品。怎么样的内容才算是好内容?这又是平台自己规定的,对于平台而言,观众们喜欢看的内容就是好内容,喜欢看的人越多,内容的质量也就越好。但如何定义喜欢?如果直接从数据上定义,用户停留时间长就等于喜欢,那么即便这是一篇有问题的文章,比如说煽动观众的情绪,挑动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只要用户在评论区下面闹开了锅,停留时间够长了,这也可以是一篇好文章。这就是所谓的大家都“爱”看😅。平台的内容推荐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大量的影响因素,同时加上AI的黑箱效应,平台它自己可能都会弄不明白。对于更多的变量以及细节,本文就不加以详细讨论,留给读者自己思考和分析吧。
2024-10-05 23:55:23